同心抗疫贵大人 | 北阿学院“疫”线相守 温暖记“疫”

发布者:北阿拉巴马发布时间:2022-09-25浏览次数:191

贵大新闻网讯(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九月的贵大校园,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在这段“疫”线相守的日子里,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坚守教书育人初心,学院师生共克时艰,相互守望,留下了温暖记“疫”。

双向奔赴的师生,共同成长的我们

2022级本科新生,还没来得及好好地感受大学生活的美好,就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节奏。然而,疫情无情人有情,疫情当下,北阿学院师生双向奔赴,点亮彼此。

学院老师们彰显责任与担当,逆行校园,给同学们带来了希望,温暖和力量。“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作为一名大一新生的母亲,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院长洪云把对孩子的思念和担忧藏在心底,坚守工作岗位,扛责在肩、以身作则、勇挑重担。她及时向家长们发出《致北阿学院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得到了家长“明俊楼中明持续,秋风高处创新篇”的肯定和支持。为确保防疫和教学两不误,洪院长将学术活动从线下搬到了线上,组织多场线上学术讲座,为老师和同学奉上“云学术”盛宴,获得相关学科学者和同学广泛参与和关注。

“妈妈,哥哥下个星期过生日你可以回来了吗?”“妈妈,我们在上网课,你放心吧。”帅佳老师的两个小宝贝很懂事很暖心,在学校每一天,除了做好学校办公室安排的本职工作,帅老师还要筹建北阿学院的学生组织、召集同学们举办线上中秋晚会、走访宿舍了解同学们学习生活情况,一忙起来常常忘记回复孩子的电话和信息。“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是为孩子树立榜样,要做孩子们眼中勇敢的妈妈、优秀的妈妈。”帅老师说道。

作为兼职辅导员的何琳煜老师,每天和学生们朝夕相处,关心每一位同学生活和心理健康,积极和学生与家长沟通,“住得习惯吗?吃得习惯吗?”“家长请放心,我们一定尽力!”成了何老师的口头禅。她说,“从北阿学院学子身上,我看到了下一代的勇敢和担当,远离父母的他们正在迅速成长。”

毛一好老师刚到贵州大学工作不到一个月,接到学院指令后,立刻回校投入这次战役中。由于北阿学院是2022年新成立的学院,毛老师自然而然担起了同学们的“学姐”,她时刻关注同学们的饮食起居,倾听学生心声,与同学们共同进步,“说实话,作为新手教师,我一直在向同学们学习,与同学们一起成长。”

抗疫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防疫员

月亮还挂在天空的清晨,“打开健康码,手机立起来。” 伴随着志愿者喇叭声的是月光下整整齐齐、井然有序的一行行身影。在每一轮核酸检测中,北阿学院全体同学坚决服从指挥,认真排队,绝不掉队。

6名新生迎难而上,经选拔加入学校“青年突击队”,在核酸采集工作中当起了“大白”和“小蓝”。谈及自己做志愿者的初体验,同学们感慨万分。

“在学校整体防疫抗疫工作中,我们也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医务工作者们才是真正坚守‘疫线’的生命守护者。”

“凌晨4:30的闹铃响起,一次又一次开启核酸采集志愿服务工作。我还有幸做过12组的联络员,这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

“做‘大白’和‘小蓝’既意味着更接近抗疫的最前线,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和更重的责任。经过多轮核酸检验,我体验了志愿者工作的不容易,更体会到医务工作者的辛苦。”

“当老师在我的‘大白服’上写上我的名字,写上北阿学院四个字,我深深地觉得我和北阿所有老师和同学紧紧连在一起,他们在我背后为我默默加油打气。”

校内校外齐发力,线上线下双联动

在这特殊时期,北阿学院老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模式,校内校外同向发力,确保线上线下教学同质同效。各位系主任纷纷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同学们做详细的专业介绍,引导同学们做好学习的目标规划。各班主任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召开主题班会,解答同学的疑问,传达了学校相关文件精神,并选拔了班委。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吴静为同学们量身打造了一次主题为“国际化能力讲座之为什么学英语”的线上课堂,悉心指导同学们如何有效地学习英语。

按照学校疫情防控要求,针对同学们出现的特殊情况,北阿学院高度重视,及时协调解决,老师们在工作中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时刻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情况,为有需要的同学联系校外医院,购买紧急药品,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北阿学院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把抗疫第一线转化为铸魂育人新高地,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疫情防控实践结合起来,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增强了学院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图文转自:贵州大学新闻网


贵大北阿国际工程技术学院 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0851-83854609
联系邮箱:naie@gzu.edu.cn
办公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德正楼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