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特色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8月2日,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青耘沃野·果燃未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罗甸县黄家祖传洞藏刺梨果酒厂,以“产业调研+文化传承+科技赋能”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技术交流与产业分析,见证刺梨从“山间野果”到“健康佳酿”的华丽蜕变,感受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劲动能。
在溶洞酿酒车间,实践团队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恒温恒湿的溶洞内,一坛坛刺梨酒依年份陈列,酒香与洞壁的钟乳石气息交织,形成独特的酿酒微生态。据酒厂负责人黄家第五代传人黄德英介绍,溶洞环境为酒的陈化提供了天然条件,而刺梨酒的酿造则融合了贵州传统秘方与现代低温控温发酵工艺,既保留了刺梨的维生素C、SOD等营养成分,又赋予酒体“色如琥珀、入口清润、回味绵长”的独特风味。实践团队成员杨圣琳感慨:“溶洞酿酒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对自然资源的智慧利用,这种模式为乡村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之后,实践团队还走进刺梨种植基地,与农户同劳动、话增收。
从溶洞酒窖的千年传承,到科技赋能的现代转型,贵州刺梨产业正以“小果实”撬动“大振兴”。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更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动能。
文字 | 黄雅涵
图片 | 朱哲俊豪
一审 | 刘籽艺
二审 | 帅 佳
三审 | 吴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