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乡村行、实践赋能共成长

——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毛一好发布时间:2025-08-01浏览次数:60

    为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七月下旬,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暑期实践团队赴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开展主题为“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伍由北阿学院党委副书记帅佳带队,贵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甘秀海教授及师生二十余人参与,通过实地调研、志愿服务、新媒体宣传等形式,以行动诠释担当,为罗甸县文旅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7月29日下午,实践团队与县政府办、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等部门开展座谈,就此次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进行充分沟通交流。

    730日,团队一行前往板庚村实地考察火龙果种植采摘基地,在当地村支书的带领下,甘秀海教授向当地果农开展火龙果病虫害综合防控讲解,就火龙果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褐腐病、炭疽病、溃疡病、茎枯病、日灼病等的发病规律、传播途径、防治方法进行详细阐释并发放团队编撰的《火龙果病虫害防治手册》。

    731日,团队走村串户聚焦“农产品种植”开展调研发现,果农几乎全年无休,为了让消费者吃到健康美味的放心果,不盲目追产量、拼糖分,而是坚守“追求本源风味与健康安全”的理念。通过深入了解产品的种植环境、技术支持等情况,针对品牌推广、产品保鲜、市场定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元化宣传渠道,打造“生态采摘+文化体验+旅游IP”新模式等创意建议,提升附加值,拓宽销售路径。 

“罗甸火龙果,甜蜜你和我”,电商助农的口号响彻直播间。“直播不仅是卖货,更是让消费者看见果农的生态种植理念”。731日,团队精心组织策划了一场线上直播,将罗甸火龙果的种植过程、生长环境以及果农们的辛勤付出得以直观呈现,直播共售出火龙果500余斤,直播间点赞次数累计达20000余次。通过直播宣传,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农产品背后的生态理念和人文情怀,为罗甸火龙果的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是贵州大学与黔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校地合作的深化落实,也是从田间地头的产业帮扶到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团队成员以脚步丈量乡土,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校地携手,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文字 | 黄雅涵、杨圣琳

图片 | 朱哲俊豪

一审 | 刘籽艺

二审 | 帅  佳

三审 | 吴  静


贵大北阿国际工程技术学院 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0851-83854609
联系邮箱:naie@gzu.edu.cn
办公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德正楼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